站内检索:
  首  页 关于工发 咨询服务 客  户 研究中心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金融危机下,公司如何应对员工心理成本变化之案例
案例一:寻求专业心理机构
    经营一家IT公司的陈先生发现,经常会有员工借着打听公司近段时间的效益和战略,变相询问公司是不是有裁员或降薪的意图。事实上,公司这段时间的业绩一直保持一定的增长,虽然为了稳妥起见,陈先生不打算增加新员工,但要说裁员或降薪,也是无稽之谈。
    了解到自己员工的这种心理焦虑后,陈先生感到,长此下来,可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对员工的健康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于是,陈先生主动联系了一家心理培训中心,并在那里购买了数百张心理咨询卡,作为一项福利发放给员工。除此之外,陈先生还请来心理专家,为员工进行统一的心理培训。针对部分员工自行前往咨询中心进行减压培训的情况,公司还会报销全部费用。
    案例二:降薪也讲心理战术
    施女士是一家餐饮公司的老板,这段时间,几家分店的效益都不好,让施女士不得不盘算降薪的事情。但是怎么开口呢?施女士犯了难:“说实话我们做餐饮的,许多员工的工资本来就不是很高,直接说,恐怕他们会抱怨,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在仔细思考之后,施女士决定先放出“准备裁员”的假消息,等到这个消息在员工之中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施女士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告诉他们公司仔细考虑之后放弃了裁员的打算,但是考虑到公司现在的状况和运营成本,会出台一个调整薪酬的方案。施女士最后在会议上说,公司考虑到时下的就业情况,要是真进行裁员,恐怕大家再找工作也比较困难,所以才出此下策,希望大家和公司共度难关。
    此外,施女士在仔细分析了员工们的工资构成后,并没有采取“一刀砍”的降薪方案,而是进行了底薪+提成的变革。“如果员工们原地不动,每月拿到手的工资自然会少,但如果员工努力工作,为公司取得了效益,那么他拿到的钱反而会多。”施女士说。
    企业在采取各种策略时,要兼顾企业利益和对员工造成的伤害,要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裁员能快速削减人事成本,改善财务困境,但往往会对员工造成重大伤害。降薪、工作分享等方式同样可以帮助企业改善财务困境、解决人员过剩问题,但对员工的伤害相对较小。
    施女士充分了解了员工心理,她没有选择裁员,而选择了对员工影响较小的降薪方式,并通过营造紧张的裁员危机氛围和改变薪酬结构,最大限度减少降薪对员工的负面影响。作为老板,如果突然间宣布降薪,很多人会措手不及。像施女士一样,先将结果放大,让员工做好承受的准备,待最后才公布实情。这样,员工就会有松一口气的感觉:原来是降薪不是裁员,至少饭碗保住了。这就是“从大到小”心理策略。当然,减薪的幅度要公平合理,否则会引起别的心理反弹。施女士在会议最后说的一段话也很妥当,员工会认为老板是在替他们的利益着想,所以会更加努力地工作。
    案例三:为鼓舞士气 他和一线员工一起跑销售
    孙先生是一家乳品公司的营销主管,负责公司产品在整个杭州的销售。但是这段时间,孙先生发现,因为整个市场环境不好,公司的业绩上不去了,而且公司的产品流通也出现了短时间不可解决的问题。
“做销售的员工,他们的薪金都是和他们绩效挂钩的。这段时间大家绩效都不大好,干活也没劲,还老担心被公司裁员。”孙先生说。
    为了鼓舞员工的士气,孙先生时常请大家吃个便饭,在饭桌上和大家话话家常,顺便交流一下工作经验。孙先生还提出要抽一个双休日的时间,和员工换岗跑销售。“我要是不亲自上阵,大家会觉得我不了解他们工作的具体难处,我去做了,如果做得比他们好,那他们都没话说,如果做得不好,那么大家再研究研究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是否可以解决,总之都是有益无害的。”
周六,孙先生一大早就穿着促销服跑到超市卖牛奶,一天下来,还真要比员工卖得多,这样,大家都心服口服了。
    企业也好、团队也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如何营造齐心协力、克服困难的氛围,提高员工士气,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些老总会一味地数落员工,认为是员工工作不积极,并且进一步给他们施加压力,希望通过这样的强压手段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其实,这样的方法是下下之策,用得不好,员工可能会感到“习得无望”,使公司士气更加低落。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工发咨询(IDMC)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