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首  页 关于工发 咨询服务 客  户 研究中心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德鲁克管理思想述评

赵曙明

20051112我在澳大利亚讲学期间,突然接到母校加州克莱蒙特研究大学校长Robert Klitgaard教授的电子邮件,告知德鲁克先生去世的消息。虽然我在今年夏天曾经与先生见过面,知道他的身体状况不好,但是先生的去世还是让我感到非常突然和悲痛。

鲁克先生的一生是勤奋和高产的一生。他一共完成了30多部著作,平均两至三年就有一部著作诞生。他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30多篇文章,其中7篇获得了“麦肯锡奖”。这一成果足以令当今最杰出的管理学家叹为观止。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的一系列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如目标管理、自我管理、顾客导向的组织、时间管理、企业愿景、业绩管理、知识工作者、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扁平组织、团队、后资本主义社会等,已经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毋庸置疑,德鲁克先生是有史以来对管理理论贡献最多的大师,因而被尊称为“现代管理之父”。

 

德鲁克的主要管理思想

 

德鲁克深受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和以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为代表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影响。虽然他的大部分著作是有关企业管理的,但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由、处长、创新、多样化、多元化等纷繁的思想。很多人喜欢德鲁克提出的概念,但是德鲁克却说“人比任何概念都来的有趣多了”。“人”可以说是德鲁克所有管理思想的中心。如果你不了解这些,恐怕就很难理解德鲁克先生的著作。

德鲁克毕生在思考两个问题:如何使得企业管理井然有序?如何使管理人员富有成效?德鲁克之所以得到全世界管理界的认可,也就在于他对管理的实践方法和职业经理人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德鲁克先生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两部代表性的著作《管理的实践》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

在《管理的实践》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中,德鲁克先生从企业是什么、管理是什么、管理者的责任角度,通过对管理原则、责任和实践的研究,探索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而1966年出版的另外一本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则从管理者的培养和教育角度阐述了有效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技巧和素质。前者是“宪政教育”的范畴,而后者则是马基雅弗利强调的“君主教育”的精髓。一个有效的组织既离不开良好的制度保证,同时也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者。因此,现代工商管理的教育一方面需要教育学生明白现代管理制度建立的基本原理和准则,同时也要培养一大批具有优秀管理技能的职业经理人。两者缺一不可。在德鲁克的思想中,衡量管理体系有效的标准在于企业是否有效满足了顾客的要求,衡量经理人员工作是否有效的标准在于他是否取得了业绩和成果。

德鲁克关于管理的任务、责任和业绩的概念是他建立整个理论大厦的出发点,也是理解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基础。

管理的任务和责任  德鲁克认为,要理解管理是什么,必须首先回答企业是什么、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传统上我们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德鲁克认为,利润最大化理论充其量只是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老话。利润最大化并没有告诉一家企业应该怎样经营,相反还造成社会和员工对利润的敌视。赢利能力本质上不是企业和企业经营的目的和理由,只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和好坏的检验标准。企业的目的不在自身,而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这就是造就顾客。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决定了企业生产什么,以及企业是否能够取得好的业绩。由于顾客的需求总是潜在的,企业功能就是通过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激发顾客的需求,企业需要不断提供创新性产品,改变生产过程,提高效率,满足顾客的需求。

各种生产要素的简单组合是不能创造价值的,管理的功能除了满足顾客以外,就只有创新了。管理不是一件由许多体力劳动者从事的工作,而是一件需要由具有想象力和受过教育的人员进行理性分析和概念思考的工作。我们习惯上将管理者和员工看成根据指示行事、没有责任、不做出决策的人,这只能消除企业家的精神和创新。管理本质上是行,而不是知。管理是一种实践,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实践。衡量管理成果的,不是知识和能力,只能是业绩和成就。管理不是一种科学和专业,任何热衷于将管理科学化或专业化的尝试,试图消除所有的波动、风险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创新和成长。那种试图向管理人员颁发许可证,没有专门学历的人员不能从事管理工作的做法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建立在责任基础上的管理原则  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打破外在环境对企业的制约,采取各种创新性活动满足顾客要求,实现经营业绩。德鲁克在管理就是通过创新的方法满足顾客需求的理论基础上,构建了有关管理者目标、任务、责任、权力等的管理原则。

管理者对顾客、员工和社会的责任决定了他不是企业所有者个人权力的代表。德鲁克非常反感现在我们经常说的“授权”的概念。他认为,管理者的权力是由其所担任的职务决定的,由其需要完成的目标决定的,由其所承担的责任决定的。每个企业中的管理者并不需要对上司的命令负责,而应该对需要完成的业绩负责。

管理者所承担的工作就是将员工的目标导向企业的整体目标。员工只需要在目标的指引下正确地工作,进行自我的管理。当然,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在承担的责任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差异的标准在于时间。因为管理能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越是高层管理者越是应该集中关注组织的长远目标。管理者必须在多种目标、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在德鲁克看来,企业管理就是建立在目标和责任基础上的对企业、管理者、员工和工作的综合管理。

建立在责任基础上的自我管理  一个管理者要做到工作卓有成效,也应该始终牢记他的责任和目标。衡量管理者责任的大小并不是看他所管理下属的数量,也不能以他的知识、能力和投入来判断。鉴别管理者是否有效,只有以他对组织目标的贡献来衡量。

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领导学方面的研究还认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天生的,并试图从管理者的素质角度出发,寻找有效管理者所具有的不同于常人的个人特质。德鲁克先生从他自己的研究和咨询经历出发,认为没有一个有效管理者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有效只是由于在实践中学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习惯。对于体力劳动者而言,使他们变得更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他们办事的效率,而对于管理者而言不仅需要提高效率,更需要做正确的事,即提高管理的效能。

要提高办事的效能,企业管理者必须选择做正确的事情,搞清楚哪些事情是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必须先做。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管理者必须将自己的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安排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将精力集中于少数主要领域。如果高层管理者将自己的时间用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这就是对稀缺管理资源的极大浪费。其次,管理者在工作上的投入和产出是和其他成员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当别人使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具有有效性。管理者要产生业绩必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上级、同事和下级的长处,并充分调动上司的积极性。

 

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与中国

 

德鲁克管理思想对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内很多政府官员、学者和企业管理者也深受德鲁克思想的影响。但是,把中国企业管理的现实状况和德鲁克的思想对照,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巨大的差异。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为中国企业的管理发展指明了方向:

1、德鲁克说“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顾客是企业存在的目的”。  目前绝大部分中国优秀企业都已经认识到要从顾客角度来看待管理。联想、华为、海尔等企业都针对性地提出了“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口号。但是绝大部分中国企业并没有认识到管理的职能除了营销以外,还有创新。德鲁克提出要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只有不断创新,但我们企业的竞争大部分还是依靠低成本的竞争。低成本竞争在国际市场导致反倾销的诉讼,在国内则引起资源高消耗、环境的破坏以及人力资源的浪费。这样做的结果是,当我们的企业走出国门以后,经常会发现自己除了低成本以外一无所有。

2、德鲁克认为“真正的管理是建立在责任基础上的自我管理”。  目前我们的大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还是实行高度集权的管理制度。在这些企业中,我们看不到员工的自我,看不到平等,看不到自由,同样我们也看不到员工的参与、员工的责任。这样的管理是将人等同于物,同样也就享受不到员工创造对企业的作用。在这样的企业中,我们看到的是控制、集权和规则,而不是自由、平等和多样化。在这样的企业中,管理者的唯一手段只剩下金钱。使命、成长、责任、创新在这些企业中消失了。华为的任正非说“企业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但是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企业恐怕只有少数。虽然我们看到了中国优秀企业的曙光,但是这也表明中国离德鲁克思想的距离还很遥远。

3、德鲁克说“一个有效管理的企业应该是平淡无奇的企业”。  在我们大部分的企业中,看到的往往不是机制和制度在起作用,而是领导者的传奇、故事、魅力在传播。领导者是企业制度的创造者,往往也是企业制度的破坏者。一个有效者不仅要提高效率,更要提高管理的效能。我们绝大部分企业家还是将自己绝大部分的时间用于从事一些与自己责任无关的事情。企业家最终应该超越的是他自己,只有超越了自己,他的公司才能做大,做成百年老店。而在我们国家,很多民营企业的企业家要超越自己仍然非常困难,这不仅缘于他的知识结构,还因为他对管理的认知水平。

管理本质是行,而不是知。这意味着世上不存在一种最优的管理原则和实践。任何管理的实践都离不开环境和文化。一个有效的管理者能够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采取相应的管理实践。中国企业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我们还没有总结出在中国背景下开展企业管理的有效原则和行为准则。这是我们管理界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工发咨询(IDMC) 版权所有